【如何幫助寶寶定驚安眠?】 (陳瑜明博士 註冊中醫師 撰寫)

發佈日期 : 2024/01/08

嬰幼兒形氣未充,生活乍有異動,驚惕不安致夜睡不寧。如何幫助寶寶定驚安眠?


一些家長會話屋企有左個bb之後就無好好訓過一覺,除了初生嬰兒餵養比較頻密,需要少食多餐之外,bb換片、扭人抱、不適應環境等等都會引致初生嬰兒入夜之後就哭鬧,或者深夜都喊醒,搞到爸爸媽媽都有對熊貓眼。

 

在中醫的角度看來,初兒嬰兒夜睡不寧,定時啼哭、或入夜則哭、甚至徹夜哭鬧不眠,總稱為夜啼,夜啼在兒科的古籍中,有不同的鑑別,例如如果小朋友一熄燈就喊,一開燈就唔喊,古代的醫家認為只係因為小朋友一時不習慣,只要二、三晚左右,由得他喊,之後他就會知道熄燈其實是正常的,家長千萬不可以為了令孩子不哭而長明燈火,影響孩子的睡眠質素。所以要先排除一些令孩子起居飲食不舒適的因素,好似古書<<育嬰家秘>>所說"渴則飲之,飢則哺之,痛則摩之,癢則抓之,其哭止之,中其心也",但如果做左以上的還在哭,就必需考慮是否有夜啼的病理狀況。

 

中醫認為夜啼有三大原因   :  第一是脾寒,因媽媽素體虛寒或多食生冷,護理不當亦有可能凍親肚仔,因脾又屬至陰,會引致入夜之後出現肚痛的情況,要注意保暖調護,可以幫bb摩腹部舒緩哭鬧第二是心火,媽媽素體若有熱或多食煎炸,餵哺的母乳亦偏熱氣,多見bb啼哭時面紅唇紅,比較煩燥,則屬心火 ;  最後是驚恐,如果小朋友聽了過大聲量或異常聲響,或突發見到異常事情,會容易受驚,應為其安神定志,俾小朋友服食珍珠末是不錯的選擇,因為珍珠末本身是有安神定驚、明目消翳、解毒生肌、潤膚祛斑的功效。如果加上熱氣的症狀,亦可選保嬰丹,但要注意脾寒和G6PD的小朋友忌用。